低价中标与质量保障的平衡之道

低价中标与质量保障的矛盾,始终是招投标领域需要破解的难题。部分项目中中标价格远低于合理成本,导致企业为维持利润压缩必要投入,最终影响工程或产品质量,这种现象在建筑、市政等领域尤为突出。

近年来多地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平衡路径。重庆修订的招投标条例明确要求,招标人需设置异常低价警戒线,对低于成本价的投标,需由投标人说明价格构成及合理性,并提交材料清单、工艺标准等佐证资料,评委将对其可行性进行严格核查。这一机制在实践中有效拦截了部分存在质量隐患的低价投标。

企业层面也在调整竞争策略。一些企业建立了成本核算体系,在投标阶段即明确人工、材料等要素的底线成本,避免盲目低价竞争。在具体项目中,通过细化质量保障方案将技术标准、验收节点等纳入投标文件,以合理低价+可靠保障的组合参与竞争,既体现了价格优势,又强化了质量承诺。

监管环节的创新同样关键。部分地区推行履约保证金差异化管理,对承诺符合质量标准的企业适当降低保证金比例,同时强化过程监管与事后追责,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按约定加倍处罚。这种宽严相济的监管模式,既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又形成了质量约束。

实现低价与质量的平衡,核心在于构建价格合理、质量可控的机制,通过制度规范引导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以全流程监管确保质量标准落地让竞争回归价值本质。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07-11 15:25:10

相关文章

从割裂到协同全过程工程咨询委托模式的一体化转型分析 电子招投标立法滞后及现行法规困境 BIM 技术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创新应用与效益评估 投标人不足三家合规处理与竞争性分析 异常低价投标判断标准与合理性评估 招标人权责强化自主定标与合规审查的新平衡 招投标文件编制的艺术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