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专家倾向性打分的应对策略

评标环节的公正与否,直接关乎采购项目质量与市场公平秩序。而专家倾向性打分,常以隐性偏好干扰评审结果,需从制度、技术、实操层面多维施策破解。

筑牢制度防线是首要前提。应完善专家遴选机制,扩大专家库覆盖范围,细化专业分类至三级领域,随机抽取时规避与投标人存在关联的专家,抽取过程全程留痕备查。同时明确打分细则,将技术参数、服务标准等指标量化为可核查的分值,对主观评审项限定分数区间注明打分依据要求,从源头压缩自由裁量空间。

强化过程监管是关键抓手。推行双盲评审模式,隐去投标人名称、地域等标识信息仅以代码呈现。引入电子评标系统,实时监控专家打分轨迹,对偏离平均分±20%的异常分值自动预警,要求专家书面说明理由。邀请纪检人员或第三方机构全程旁站监督,对评审异议开通即时复核通道。

提升自身竞争力是根本保障。投标人需深耕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使投标文件完全响应招标文件核心要求,在资质、业绩、方案等硬指标上形成优势。同时规范文件编制,清晰标注关键得分点用数据、案例支撑技术优势,让评审依据直观可查减少主观评判依赖。

健全事后追溯机制同样重要。评审结束后公示打分明细与专家评语,接受社会监督。对查实存在倾向性打分的专家,纳入信用黑名单,暂停或取消评审资格;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应责任。通过惩防并举,引导专家恪守职业操守维护评审公正。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10-24 11:38:25

相关文章

禁止歧视条款和保护本地企业,地方招投标执行难点 RCEP框架下东南亚国家招投标技术性壁垒破局之道 国企采购如何为国产创新产品开绿灯? 远程异地评标:如何瓦解专家熟人圈? 新质生产力招标:伪科技公司如何收割国资? AI投标师VS反侦察系统:智能评标时代的黑客攻防战 Web3.0招标革命:DAO与代币重构招投标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