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过程中评标不规范的问题

评价是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评价标准审查和比较投标文件的过程。评价的质量决定了最能满足投标项目要求和法律要求的中标者是否可以从许多投标人中挑选。但在实践中,

 

评标阶段最常见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定的投标评价专家本身的专业不符合项目或评价类别(技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投标评价专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由于部门间或类别间评价造成的专业差异很大,难以保证评价质量。

 

(2)一些投标评价专家的责任感较低。由于客观原因,例如投标评价标准中的许多评价要素、招标文件的篇幅过长和评价时间过长,一些投标评价专家无法按时间间隔获得评分这造成了诸如串通投标等严重问题,不应在今后的审计和内部监督检查中放弃。

 

(3)一些评标专家的专业能力薄弱。在评价投标书时,不能独立、客观和公平地评价和比较招标文件,而这很容易受到其他专家的意见或买方的意图的影响,而且违反了行为守则,即投标评价专家应以某种方式履行职责

 

(4)评价专家在处理具体案件方面经验不足,例如,如果投标人提交的价格低于成本,其提交书将被否决,如果投标审查委员会否决了提交书的一部分,则确定还有三份其他有效提交书显然使,并可决定是否拒绝所有投标。目前,决定是否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的主要责任在于法官,大多数法官谨慎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低价中标、难以保证质量等问题,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专业标书查重关注Tocheck。

 


2021-06-24 14:33:04

相关文章

禁止歧视条款和保护本地企业,地方招投标执行难点 RCEP框架下东南亚国家招投标技术性壁垒破局之道 国企采购如何为国产创新产品开绿灯? 远程异地评标:如何瓦解专家熟人圈? 新质生产力招标:伪科技公司如何收割国资? AI投标师VS反侦察系统:智能评标时代的黑客攻防战 Web3.0招标革命:DAO与代币重构招投标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