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投标的情形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界定了以他人名义投标的行为,以及五种弄虚作假的中标方式,并加大了对串通投标的处罚力度。


第四十二条。以转让或者租赁方式取得的资质或者资格证书进行投标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他人名义投标。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弄虚作假行为:


(一)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文件的;


(二)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


(三)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者关键技术人员简历和劳动关系证明的;


(四)提供虚假信用状况的;


(五)其他欺诈行为。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投标人不得使用通过转让、出租或者以他人名义取得的资质和资格证书投标。投标人不得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证,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业绩,不得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关键技术人员简历、劳动关系证明,不得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


违反前述规定的,不仅投标或者中标无效;还会被罚款,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tocheck针对标书进行算法优化,并提供文本纠错功能,不放过蛛丝马迹,为用户发现疑似抄袭剽窃串标围标等情况,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2022-06-27 13:43:49

相关文章

低价中标与质量保障的平衡之道 新法规出台会影响企业参与投标吗? 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成效如何? 今年招投标哪些行业竞争最激烈? 科技项目招投标的创新模式探索 招投标中的新兴技术应用趋势 如何在招投标中筛选优质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