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专家库管理再升级助力招投标评审公正性提升

评标专家的一支笔,能左右一个项目的走向。过去总有些不那么敞亮的事儿,比如专家名单提前泄露,或是有人揣着私心打分。如今专家库管理再升级,这些歪门邪道正被一点点堵死。

想进专家库,现在得闯过好几关。不光得有硬资质,还得通过专业笔试和廉政测试。有位老工程师够资历,却在测试里答错了“评审信息能否外传”的题,当场被挡在门外。入库后也不是高枕无忧,每个人都背着信用账本,评审时玩手机要扣分,打分总跟大家差太远会被约谈,要是收了好处被查实直接拉黑永不录用。去年某省就清退了23名不合格专家,名单还贴在官网公示。

抽专家的方式也变聪明了。以前提前几天就知道谁来评,现在开标前半小时才随机抽,短信通知时隐去项目详情,到了现场还得刷脸签到。有次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方托关系想打听专家,结果系统全程加密,连招标办的人都查不到名单。

库里面的专家也更对口了。以前水利项目抽到建筑专家的乌龙时有发生,现在按专业细分出86个小类,智能匹配项目需求。新能源、区块链这些新领域,还专门吸纳了高校教授和企业技术骨干,再也不会让外行评内行。

这些变化看着细,却像给评审装上了监控器。专家们评得更认真,企业也不用挖空心思找门路,反正谁也不知道最后是谁来打分,不如踏踏实实把方案做好,这才是招投标该有的规矩凭实力说话靠专业服人。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07-08 11:52:05

相关文章

招投标新规落地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驾护航 重大项目开标,巨额投资引多家企业激烈角逐 政策驱动下,招投标行业的增长与困境 如何科学分配联合体投标权责? 从欧盟公共采购指令看中国招投标立法的完善路径 招投标新政策如何规范招标人主体行为? 招投标法律漏洞与监管强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