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资质造假的处罚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界定了以他人名义投标,以及以其他方式骗取中标的五种行为,加大了对串通投标的处罚力度。第四十二条《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他人名义投标,使用通过出让或者租赁方式取得的资质或者资格证书进行投标的。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其他欺诈行为:


(一)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证;


(二)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


(三)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者关键技术人员简历和劳动关系证明的;


(四)提供虚假信用状况的;


(五)其他欺诈行为。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投标人不得使用通过出让、租赁或者以他人名义投标取得的资质或者资格证书。投标人不得使用伪造或变造的许可证、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业绩、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关键技术人员简历、劳动关系证明、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等。违反前述规定的,不仅投标或者中标无效;还会被罚款,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tocheck 针对标书进行算法优化,并提供文本纠错功能,不放过蛛丝马迹,为用户发现疑似抄袭剽窃串标围标等情况,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2022-03-15 15:13:51

相关文章

招投标新规落地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驾护航 重大项目开标,巨额投资引多家企业激烈角逐 政策驱动下,招投标行业的增长与困境 如何科学分配联合体投标权责? 从欧盟公共采购指令看中国招投标立法的完善路径 招投标新政策如何规范招标人主体行为? 招投标法律漏洞与监管强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