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里,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市场格局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宛如一场重塑行业生态的变革风暴。
政策导向无疑是这股变革浪潮中的强大驱动力。国家通过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建筑招投标,国办发文明确规定,对于400万元以上适宜项目的中小企业预留份额从30%阶段性提至40%以上,政策延续至2026年底;多地明确400万以下项目无需公开招标。这为中小企业破除市场壁垒,打破大企业垄断格局,显著增强市场竞争活力。
招标模式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评定分离模式逐渐兴起,北京于2月1日起试行,评标委员会推荐中标候选人招标人自主定标,天津规定3000万以上项目采用此模式。这种模式赋予了招标人更多选择权,使其能挑选与项目需求高度契合的企业,也促使企业从单纯比拼技术和报价,转向全方位提升综合实力以赢得招标人青睐。
评标专家终身责任制的实行,为招投标过程戴上了紧箍咒。即便专家退休或与评标专家库解除聘任关系,若评标时违规依然要承担责任。这极大规范了专家行为确保评标公正,让企业只能凭借真本事参与竞争,使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评标模式带来了多样选择。网络远程评标、异地评标、跨省评标、盲抽暗评以及AI人工智能评标等纷纷登场。江西等地规定特定金额以上项目采用远程异地评标。新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提升评标效率,企业能在更广阔平台公平竞争,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
大数据技术更是成为打击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的有力武器。各地利用大数据构建监测体系,通过分析投标文件雷同性、关联企业图谱等,精准揪出异常投标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