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如何用绿色溢价夺标?

某光伏电站项目招标中,A企业报价比行业均价高12%却逆势中标,其核心底气源自标书里明确标注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较国标低35%,这便是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企业决胜招标的关键,以绿色溢价打破单纯价格竞争,用技术壁垒构建夺标护城河。

绿色溢价的核心,是政策导向下的价值重构。随着双碳目标纳入招标核心评审指标,单纯低价已失去竞争力。如今头部企业的标书里绿电溯源、碳足迹核算成为标配,风电项目附上机组全生命周期碳评估报告,光伏企业公示硅料生产环节的绿电使用占比,这些量化的绿色指标直接转化为评审加分项。

技术壁垒是绿色溢价的硬核支撑。某储能项目中,B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低温储能技术,实现单位储能碳排放量降低40%,即便报价高出8%,仍因契合零碳园区建设需求成功夺标。更关键的是碳核算能力,企业通过接入国家级碳交易平台数据,将项目碳减排量精准量化,让绿色价值可衡量、可追溯。

绿色溢价绝非高价噱头,而是产业链协同的结果。江苏某风电招标中,中标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造绿电供应链,将风机制造、运输、安装全环节碳成本纳入核算,其提交的碳中和实施方案不仅满足招标要求,更为业主后续碳履约提供解决方案,这种综合价值让溢价获得认可。

碳中和正重塑招标逻辑,从价低者得转向价值优先。新能源企业的夺标密码,早已藏在绿色技术的突破与绿色价值的挖掘中。那些能将环保优势转化为量化指标、将技术壁垒转化为价值增量的企业,终将在碳中和招标局中占据先机。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10-25 11:10:54

相关文章

AI评标系统是否制造新不公平? 远程评标普及的公正性阻碍 北上广VS成渝:招投标监管的严与松 招投标全国一盘棋如何破局地方保护? 13年账本大起底!全国招投标考古行动挖出哪些惊天秘账? 招投标黑暗森林法则谁先亮底牌谁先出局 AI评委上岗:智能评标系统如何看透你的标书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