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时资质造假怎么办?

以欺骗手段中标的,中标无效。 除采取以他人名义分割投标的欺诈手段外,还包括伪造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投标材料的欺诈行为。


本项目仍处于资格预审阶段,采用欺骗手段取得无效投标资格的,可以按照资格预审文件的规定重新确定合格申请人。 在项目评标后发现弄虚作假的,除取消中标资格外,骗取中标人中标资格的行为是应受到处罚的违法行为,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还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行政监督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赔偿投标人的范围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间接损失,前者包括中标无效后中标重新招标的费用,后者包括项目预期收益的损失,即招标人因中标而遭受损失的损失。 由于骗取中标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其造成的损失范围不受合理预见规则的限制。


tocheck针对标书进行算法优化,并提供文本纠错功能,不放过蛛丝马迹,为用户发现疑似抄袭剽窃串标围标等情况,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2022-01-05 15:22:26

相关文章

大数据赋能投标单位风险评估与信息化监管新模式 招投标公平竞争负面清单与歧视条款破除 绿色招投标小微企业会增额外成本吗? 远程异地评标实践成效、难点及改进方向 联合体投标是机遇还是陷阱? 招标代理机构合规红线2025 年监管重点与责任认定 AI + 招投标深度融合智能评审、风险预警的应用现状